1月25日,由中國租賃聯盟、天津濱海融資租賃研究院組織編寫的《2017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》正式發布。報告顯示:
截至2017年底,全國融資租賃企業(不含單一項目公司、分公司、SPV公司和收購海外的公司)總數約為9,090家,較上年底的7,136家增加了1,954家,同比增長27.4%。
行業注冊資金,以1:6.9的平均匯率折合成人民幣計算,約合32,031億元,較上年底的25,569億元,增加6,461億元,同比增長25.3%。
融資租賃合同余額,約為60,600億元人民幣,較2016年底的53,300億元,增加53,300億元,同比增長13.7%。
中國租賃聯盟召集人、藍皮書主編、經濟學家楊海田在接受新金融觀察等媒體采訪時稱, 2017年,是中國融資租賃業再度復興后很少見到的一個平穩年頭。這一年,不僅受政策變化和外部事件的干擾較少,開局不錯,而且呈現出一些值得關注態勢。
一是行業將實行由銀監會統一監管,這不僅意味著對廣大內資和外資租賃企業金融屬性的確認,更重要的是,有可能從國家層面消除了因政出多門經常產生的行業政策風險。
二是營改增政策的實施,一些地區租房與買房同等政策的出臺,我國將逐步實現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的行業融合。
三是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快步發展,由此將催生租賃服務業的形成,使融資租賃從生產和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。
四是在一帶一路、京津冀協同發展、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一重大戰略的實施中,將引入融資租賃機制。
五是租賃企業通過ABS等方式的社會直接籌資取得進展,為拓展行業資金來源積累了經驗。
六是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迅速發展與融合,全球配送系統和支付系統的形成,對租賃業打造租聯網提供了可能。
七是行業國際交流合作規模迅速擴大,國際租賃聯盟開始組建。
八是已有6所高校開展融資租賃行業教育,行業人才緊缺問題將逐步得以緩解。
楊海田認為,所有這些,都為融資租賃業的深入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,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些機遇,采取和爭取到一系列強有力的推進措施,就有可能使我們這個行業繼續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的勢頭,逐漸成為最強有力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行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