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投顧問提示:裝載機等傳統主流產品增長放緩,挖掘機的增長速度將大于傳統主流產品,同時租賃等新業務將是未來競爭的重點。
2月28日晚間,柳工發布2010年年報,2010年實現凈利潤15.44億元,同比增長78.33%。柳工表示,未來幾年,產業增長方式進一步轉變。裝載機等傳統主流產品增長放緩,挖掘機的增長速度將大于傳統主流產品,同時租賃等新業務將是未來競爭的重點。
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指出,未來的市場競爭中,瞄準融資租賃的并非柳工一家,中聯重科、徐工、三一等龍頭企業也已經積極備戰,這一未來的新戰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爭相進入。國內工程機械產業正在進入更新升級的高峰期,由此將帶動大量金融服務業的積極開展,在海外擴展的道路上,金融服務業的能力是決定企業擴張范圍最直接的因素。
盡管國內外工程機械的差距在進一步縮小,但是不可否認,金融服務的缺失直接影響著國內外終端銷售的狀況。在中國企業尋求國際化的發展之路時,金融領域是繞不開的必經之路。以卡特彼勒為例,該公司2009年通過融資租賃銷售的產品已經占其總銷售的70%以上。融資租賃業務的開展能夠極大地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,有效地推動消費規模的擴大,這將極大利好現階段的中國企業。
據中投顧問發布的《2010-2015年中國機械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》顯示,進入融資租賃等金融業務領域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大勢所趨。從國際經驗來看,卡特彼勒、馬尼托瓦克、特雷克斯以及小松等工程機械的企業都擁有自己的金融公司,有的公司金融業務已占其總收入一半以上。發展金融業務是中國工程機械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、走向國際化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。其中融資租賃業務是大型工程機械公司開展金融業務的主要方式。
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,按照幾大龍頭企業十二五期間的規劃,千億的銷售規模是未來突破的目標,若沒有金融業務的支撐,無論是海外市場的拓展,還是國內市場的銷售規模擴大,都難以實現質的飛躍。目前,國內的工程機械租賃市場每年僅有約150億-200億元人民幣,因此,十二五期間,國內融資租賃市場將成為企業競相爭奪的焦點。
摘自《中國投資咨詢網》 2011年01月04日